
美术与设计学院线上答辩会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面对突如其来疫情形式,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帮助毕业生线上答辩工作顺利开展,加大力度推进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学院开展了线上“云”指导,老师同学众志成城,群策群力,为这次特殊的答辩做足了准备。此次毕业答辩虽然是在线上进行答辩,但是答辩现场一如既往地将学术性和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以贯之。同学们对于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倾注所学,同样的,老师们也以学术性的目光,来认真审视每一个同学所呈现的毕业作品。

PART 01
线上答辩会工作情况简介
为了保证答辩质量,美术与设计学院将答辩分为两次进行:分别为预答辩和正式答辩;每次答辩分13至15个小组进行,每个组由3至5位专任教师担任答辩评委,平均每组抽调一位特聘教授担任组长。答辩主要使用腾讯会议作为答辩软件,要求每位学生答辩中使用PPT向各位老师详细阐释自己的创作、设计作品,评委老师则针对设计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在答辩过程中,由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委会的成员担任答辩记录员,为这次答辩做线下线上记录工作。总的来说,本次线上答辩进度明晰、形式灵动、质量可控。




学生线上答辩截图


学生答辩情况


答辩工作进行情况

01
环境设计专业

孙小童老师:
由于疫情,本学期推迟了开学时间,虽未到校,2020届毕业生设计的指导工作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根据校教务处的通知,此次利用网络手段与学生远程互动,保证同学们的毕业设计和报告可以有序进行。首先,每周集体召开一次腾讯会议,14位同学逐一汇报本周进度,同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其次,每组同学每周至少一次的预约时间,提出自己在设计和报告写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指导老师依据各组的实际情况给出意见和要求。除此之外,一方面创建全体微信聊天群,可以随时随地更新学校及学院发布的任务,通知大家开会时间等;另一方面分别与学生的设计小组建立微信群,共享与每组同学设计主题相关的学术资料。即使没有面对面交流,依然能够确保每位同学按时保质的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和报告。目前预答辩和最终答辩都已开展完毕,答辩效果良好。
01


张骁老师: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确保2020届毕业生顺利毕业,采取了线上指导毕业设计的措施,即采用集中会议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有序、有力推进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首先建立微信群,通过群聊发布各项通知及会议预告;而后利用“腾讯会议”召开线上会议,集中讲解毕业设计方案推进及设计报告撰写中的原则、方法、标准、注意事项等内容,并按照学院统筹安排布置阶段性任务;最后利用微信、QQ、短信、电话与小组内同学分别联系沟通,根据个人情况及时给予专门指导,总结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力争在下次集中会议上解决。线上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反复叮嘱学生注意自身安全,严格遵守学校和学生所在地政府的抗疫规定,配合抗疫工作。针对疫情期间,师生均在家隔离,难以开展毕业设计项目实地考察的情况,适当调整了毕业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尽量选择自己熟悉,前期有一定了解的项目,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调研。基于以上措施,环境设计专业2020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展较为顺利。目前已完成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工作,本组内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方案和毕业设计报告基本完善,学生均顺利通过了答辩。


张伟老师:
今年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过了一个特殊的寒假,虽然不能在学校,但是在家也是一直马不停蹄地忙于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作为毕业指导老师,当然在心里是比同学们更加着急,每时每刻都牵挂着同学们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虽然带了十几位同学的论文和设计,再加上还有三门的非毕业生的课程,但是老师还会在空闲时间把精力都用在同学们身上,给每位同学一定的指导意见,从论文的内容到形式、从毕业设计的草图到终稿,老师都是经常通过集体开腾讯会议进行指导,当然更多的是针对每位同学的情况随时随地用微信等方式给与同学们单独指导,无论是早上八点前还是中午十二点,甚或是晚上十一二点,经常是错过吃饭时间,家人经常会说怎么会这么忙!我也只是点点头让他们先吃,随后不管饭菜热凉随便吃上几口。只要学生需要老师指导的地方老师都会认真与同学们沟通,经常会出现电脑崩溃死机,手机内存爆满、没电等情况,但是这些我也没有任何抱怨,只是想让同学们在离校前做好最后一次作业,给自己的大学生活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顺利毕业就是老师最大的心愿!

环境设计专业优秀学生作品






0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李新君老师
指导老师:李新君
创 作 人:栗帅东
设计说明:以插画创作人物形象创作为切入点,结合抗疫期间社会百态现象提炼人物形象特征和相关要素进行夸张化、艺术性处理手法,应用到海报设计中使人物造型特征鲜明同时迎合大众审美。背景采用漫画分镜的创意表达丰富画面和构建故事情节应用到海报设计中达到与受众的情感交流达到意向传达的目的。





魏迁老师
疫情期间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给老师及学生都带来了不少新的尝试和挑战。为保障设计及论文如期完成,寒假初期就要求学生定期汇报工作进度,使用QQ、钉钉等网络平台进行指导交流,每两周检查一次,及时有效督促学生。
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开题确定的题目方向,做深入引导,解决学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如杨浩柳同学想通过喜怒哀乐四种表情表达大学主题,定位略显模糊。老师随即提示到应从大学生形象和感情特征上入手,通过反复沟通,帮其制定详细设计思路,明确目标,梳理具体任务。最终该生绘制了850余幅描绘大学生活场景的图画,并制作成动画短片,展示出了较为扎实的专业技巧和对大学四年生活的追思感念


王伟老师
指导老师:王伟老师
创作人:李岚婷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以罗山皮影戏这一文创题材开展设计创作,利用罗山皮影戏的人物造型元素,以及其颜色、色调等方面,进行文创设计。设计中含有着保留原罗山皮影人物造型特征的文创产品设计,并有着在其基础上创作的,现代化皮影抽象几何插画,以及制作的一系列文创产品设计。此次毕业创作主要是想通过罗山皮影戏这一题材,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和了解到非遗文化罗山皮影戏的重要性。

视觉传达专业优秀学生作品

03
美术学专业
刘晨伟老师:
在疫情特殊时期,为保证小组内6名毕业生创作及报告工作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及特殊环境下的综合考虑,对原本的常规指导流程进行了一定调整,以符合当下具体环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毕业生指导工作从原本阶段性线下指导,改为以周为单元的在线汇报形式,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帮助完成毕业相关工作的指导事宜。于每周固定时间在微信群中发放每位同学本周任务目标,学生经过一周时间对任务目标进行攻克,于次周同一时间在群内用图片及文字的形式对上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总结;在每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对个别问题特殊的同学,以电话沟通的形式进行跟踪辅导。使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在单独辅导中明确自身攻克方向。规范有序地进行毕业指导工作,使最终毕业创作及论文质量得到较为有效的提高。


陈娜老师:
因为疫情的原因,根据学院安排,本学期的毕业创作(论文)我们采取了线上指导。虽然不能面对面的交流,但毕业创作的辅导工作依然保证了有序进行。线上指导相对线下来说,比较灵活,固定时间集中学生进行交流也较线下更加的方便、快捷。创作前期,我们小组以毕业创作为主题展开了视频会议,根据毕业创作的开题题目,集中讨论了创作的画面内容、表现技法、整体进度、创作期间遇到的问题等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积极发言,互相学习。除了固定的会议讨论外,使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指导交流,尽量与每位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根据每位同学的画面进度和表现给出不同的指导意见,一对一辅导,保证毕业创作(论文)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各位同学在答辩前已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创作和论文,且答辩效果非常好。

刘君芮老师:
疫情期间,根据学院安排,本学期毕业创作指导工作转为线上辅导。接到通知后,马上开始安排线上辅导工作。由原本线下每周集中见面辅导,改为线上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穿插进行,也使得辅导工作变得更加灵活。根据学院安排,毕业创作是同步进行的,前期定稿工作在上学期末已经开始,为疫情期间的沟通铺垫了一定基础。根据前期的线下指导与沟通,疫情期间主要利用QQ群开展指导工作。每周由学生逐个汇报本周进度,所遇问题及解决办法。根据每位学生的创作方案进行指导讲解并给出修改建议。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根据每位同学的进度,制定他们每周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集中指导之外,每位同学还需要跟指导老师保持单独沟通,及时汇报在创作进行过程中,自己遇到的专业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得在疫情期间的毕业创作辅导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毕业创作任务。


■■■■■

邱京京老师:
疫情之下,美术与设计学院中,临近毕业的学生都被阻隔在老家、和指导老师一起,经历了这次特殊的毕业创作历程。
法国艺术家杜尚曾说:“每个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应该是我们所度过的时光”。对于艺术生而言,毕业创作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生活时光的最好见证。为了能够一如既往地帮助学生完成毕业创作,指导老师邱京京采用线上互动的方式,“遥控”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创作。为帮助学生克服创作瓶颈,又通过网络传送给学生大量的创作资料、参考书籍,让学生在家也能够享受到与在校时一样的学习资源。为了在线指导不误时,邱京京老师和学生约定好查看作业、回复信息的时间,保证可以及时和学生沟通创作进度,保证指导质量。


美术学专业优秀作品展示






“ 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四年下来的心血是同学们学习到的知识是老师辛苦付出的结果,这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察也是一次交流信息的过程。虽然疫情阻止我们面对面交流,但是我们依旧克服困难,完成了这次线上答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