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10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松教授应邀到我院讲学,在艺术楼215会议室与学院教师进行了一场学术沙龙活动,在图书馆101报告厅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通识设计基础教育的思考与探索》的学术报告。
5月9日下午,美术与设计学院在艺术楼215会议室组织了学术沙龙活动,邱松教授与学院领导班子、各设计学专业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一起就设计学科的发展进行交流探讨。

邱松教授分析了设计创新的时代趋势,介绍了自己关于设计学科的教育理念:“厚基博发”。列举了清华美院在具体课程实施方面的做法与实践效果。

各专业教研室向邱教授介绍了各自专业的发展现状、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并就自身存在的不足向邱松教授请教指导意见。
邱松教授指出,教育中抓住设计基础的核心本质,坚守静态基础,拓展动态基础,做到守正创新,引领和带动设计学科在教学中精雕细凿出高品质的特色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设计基础,能够产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突破。
5月10日上午,邱松教授在图书馆101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通识设计基础教育的思考与探索》的学术讲座。学院院长张瑞瑞、党总支书记袁军、副院长王伟和相关专业师生200余人聆听了学术报告。报告由张瑞瑞主持。



邱松教授从“通识基础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在知识结构需求和人才培养类型上的差异展开讲述。他指出,由于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人才更注重综合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重视通识基础教育。在设计学科方面,当下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对设计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具体如何加强通识设计基础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和表达能力,怎样落实到具体课程实施中,邱松教授介绍了清华美院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提高培养人才的可塑性,邱教授在教学中创新性提出的“糖葫芦”课程结构和综合性“课程群”教学理念,并就在这些理念上形成的典型的课程教学实施案例进行了阐述。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踊跃提问。邱教授就师生们关心的专业发展、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就业方向、清华美院的课程教学等问题给予了热情详细的解答。

邱松教授此次到校讲学,将清华美院的设计教育思想和理念引入我校,引发了相关教育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将使学院的教师团队以全新的角度、更全面地审视自我,促使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改善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邱松简介
邱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基础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北京设计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设计形态学研究与应用、设计创新与品牌战略研究。曾荣获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作者称号。
主要学术成果:
1.依托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主持并全面推动了本院基础教学改革,开启了以思维与实践主导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群”综合教学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从“知识技能学习”到“综合能力提升”的转化。通过潜心教学研究与实践,创造性提出了以“思维与方法”主导的“糖葫芦”课程结构,巧妙地化解了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矛盾,实现了不同教学环节顺利贯通。
2.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现已出版《造型设计基础》、《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等教材多册,其中《造型设计基础》(第一版)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清华大学优秀教材奖”。还出版了针对研究生学习的专著《设计形态学研究与应用》。所授课程《综合造型设计基础》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三维造型基础》被评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精品课”,并获“清华大学教学优秀奖”。
3.主持的“设计形态学研究”课题于2017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